抚顺地铁四十六号线有哪些站点?有没有更准确一点的回复?
发布时间:2023-02-18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初次接触罗伯特·布列松的电影,就被导演的风格所惊艳,他的叙事是如此精炼,《钱》这部作品更可谓集简约之大成,导演的镜头克制地呈现了现实的残酷,看着一张伪钞如何慢慢地摧毁一个人,没有过多的对话或配乐,他只是个客观的叙事者。

  本片改编自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小说《伪息券》,在导演手中重新解构成为一套相当缜密的剧本。

  故事起始源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男孩,他为了还同学钱向父亲要钱不成,于是他使用了同学自制的500元假钞去换钱,没想到这张纸钞却如蝴蝶效应般地影响旁人,将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男子推入了现实的地狱。

  讽刺的是片中的中产阶级(男孩诺贝尔的父母与照相馆的老板夫妻),他们皆未受到实质的惩罚(只有遭窃),他们靠着钱就粉饰了太平。

  而这位收到伪钞的油罐车司机伊凡,却受到了一连串衰事缠身,先是因伪钞而丢了工作,他不得不当抢匪的车手来赚钱,却在途中遭逮而判刑关押三年,在狱中得知了小女儿因白喉病过世,妻子更选择离开他。

  他被命运彻底地戏弄一番,近乎崩溃的他不得不走上杀人的道路,面对着好心帮助他的老妇人,他拿起了斧头逼问着:钱放在哪里?并残忍的下手杀害了这一家人。

  全片围绕着钱的主体,金钱成了一个善恶道德界限的开关,就像狱友说的:钱啊!是现实里的神」,然而现实里没有了神,没钱的伊凡沦为阶下囚。

  与之相对的是帮忙作伪证的店员吕西安,不仅偷了店里保险箱内的钱,被开除后还盗用他人的信用卡领钱,如此爱钱的他却像是罗宾汉劫富济贫,仍逃不过法网,他对钱、对法律不可一世的态度,必然让他关入更坚固的牢房中,可悲的是男主角最终以杀人犯身份自首,将关入比吕西安更深的监狱,金钱的牢笼里。

  片中导演不断特写「手」的镜头,拍摄视角也都放在了手垂及腰的位置,强调了收钱与掏钱的手势,来加强「手」与金钱的关联性,更善用了手的特性侧写角色处境。

  例如:老妇人被老父亲甩巴掌,导演却拍摄她手中碗里的热汤洒出来的画面。特别是有一幕,伊凡推开了诬赖自己的餐厅老板后,特写了伊凡的手掌撑开,手上却空无一物,暗示了他即将失去一切的状态。

  直到他认知到自己的惨况,他才决定用手握起餐车上的铁勺以及那把用来砍人的斧头,因为这是他唯一能对抗恶运的方法。

  不只如此,导演更将人物置身于多道的门之中,把他们推向了层层的困境里,那些被微微推开的门能够窥探角色的内心,有时也利用了门缝透出的光线来代表有大事将要发生。

  一是银行抢案的侧拍,全是由一位手拿报纸路过的银发男子展开,透过他逮到了在一旁焦急等待的伊凡,随时准备发动车子逃跑,那名男子还不慎误入了抢匪与警方对峙的枪战现场,直到发现异状才赶快跑开。

  另一段则是男主角行凶的过程,导演先是拍摄了他走进了灯火通明的旅馆门口,下一幕却切到了昏暗的旅馆角落,男主角走下楼来到了洗手台旁,洗手时水从鲜红色恢复到澄清,隐晦地说明了伊凡为钱杀人的事实。

  导演更贯彻了自己的理念,就是他不用真正的演员来演戏,而是找素人参与他的作品,本片的众角色也是如此,他们看似机械式生硬的演技,却与全片冷冽的风格极为贴合。

  男主角从肢体僵硬的表演到最后的杀人戏,肢体显然放开了许多,这样的转变符合了该角色的心境变化,只替他感到怜悯与无奈。

  罗伯特·布列松的《钱》让我看得既心酸又心痛。那是一个为钱所困的人生,被物欲所绑架,被法律所冤枉的善人成了手拿斧头的杀人犯,这是整个社会共犯结构所造成的。

  而男主角印证了那句没杀过人的人,疯起来才是最可怕的,他的疯成了必然,就像《出租车司机》孤独的特拉维斯,或是接连遭逢悲剧而成为的《小丑》,然而《钱》的世界里没有迟来的正义,也没有可以申诉的喜剧舞台,只能继续在这样的世界里苦寻着钱,说着:钱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