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东兴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固牢粮食“耕”基
发布时间:2024-01-13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寒冬时节,走进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一块块农田星罗棋布,一道道堡坎纵横交错……田间地头已经大变样,经过改造的农田土地平整、渠沟完善,田间道路宽阔平坦。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土地是农民生活的“钱袋子”。新年伊始,内江市东兴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各个乡镇变冬闲为冬忙,通过平整土地、改造水渠、修建蓄水塘和机耕道等,改善农田灌溉及耕种条件,为今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好基础,努力守住“命根子”,握紧“钱袋子”。一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画卷铺展开来。

  1月10日,在东兴区田家镇七家嘴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一台台挖掘机挥动着“长臂”正在进行土地整治作业,工人们忙着硬化水渠,整个施工现场忙而有序。

  在田家镇太平寺村,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正在测量地形,农田内挖掘机挥动着“长臂”,开展表土剥离、田块整治、土方回填等作业,机耕道从农田深处延伸开来。

  连日来,东兴区抓住天气晴好有力时机,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之前的“斗笠田”“巴掌田”,正慢慢变成“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

  “此次对原有农田进行了整治,修筑护坡、砌筑堡坎,兴建排灌渠系、田间便道等。”东兴区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股股长杨海波说,原来这里农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面积小、田坎多,经过改造提升后,项目区将实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配套,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走进东兴区富溪镇双井村、高坪村,公路边新建好的囤水田坎整齐坚固。“以前春耕生产抽水不便,只能‘靠天吃饭’。现在我们村在建高标准农田,这是刚建好的囤水田坎,蓄水充足,等到开春就能栽秧子了。”在高坪村5组,村民们走在建好的囤水田坎上,看着关满水的田高兴地讨论着。“项目建设包括囤水田坎、山坪塘、蓄水池、2公里便民路,现在完成了大半,这段时间工人们都在抢建,就为了保障春耕生产。”高坪村党总支书记介绍。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在原来农田整治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农田水利、土地整治、改良土壤等措施,盘活土地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完善各级田间道路水泥硬化建设。

  当前,东兴区“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有序推进,自23年9月份开工至目前,田家镇、富溪镇3.2万亩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砖砌田埂等田间工程已基本完成,部分单项工程也在加紧施工中。“预计该期项目在2024年4月底前全面完工,农田新建及改造完成后,对东兴区的农业发展有很大的提升。”杨海波说。

  东兴区高梁镇金龙村,原本地块狭小不平,田间为土路,下雨天农业机械无法下田作业,水利条件较差,不同程度的干旱经常发生,成为流转不出去的“老大难”。2023年,村里的高标准农田3500亩建设完成后,形成了“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将“粮田”打造成高标准“良田”。

  如今,在东兴区高梁镇、白合镇等多个乡镇,2023年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已全部投入粮食生产。“过去每年遇到洪水就要冲毁田埂,大春栽秧到处找水。现在田埂加固加高能更好地蓄水保水,如今栽秧再也不愁水了。”正在为育秧做准备的高梁镇村民谢治华满意地说。

  2022年,东兴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26亿元,在高梁、白合、顺河、平坦、石子5个镇同步实施3.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3年,东兴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田家镇、富溪镇2个镇25个村共计划投资1.45亿元,建设3.2万亩高标准农田。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涉及15个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田(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项目改造提升1.4万亩,涉及10个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与排水、田间道路、科技推广等。

  田家镇双坝村,正是新建高标准农田1.8万亩涉及的15个村之一。村民王清华坐在门口的院坝,望着不远处正在施工建设的新田地。“田坎终于平平整整了,以后方便机器进出,我再不用背农具下地。”王清华说,过去田间道路是羊肠小道,坑坑洼洼,收割机要进入田间总是要费一番功夫,是农户们种植丰收路上的“拦路虎”。改善田间道路、沟渠,是农户们的共同诉求。自从2023年田家镇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后,越来越多的农户没有了这样的顾虑。农户们亲眼见证了田间道路从泥泞小路变成硬质化道路,田间道路系统得到完善,农田灌溉系统得到升级。每一点小改变,都是助力粮食丰产的一大步。

  “以前这块山坡,全是杂草灌木,通过撂荒地整治,你看现在景象大不同,这500亩天冬+高粱的复合种植,去年长势非常好,迎来了丰收年!”椑木镇庙儿坡村第一书记严万隆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对抓好粮食生产意义重大。东兴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为切实解决土地撂荒问题,东兴区最大限度激发土地潜能、发挥土地效应、助力乡村振兴,让“沉睡”多年的土地再次焕发活力。

  在椑木镇中山村,随着一片片撂荒地被摊平、翻新,土地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大家栽天冬的时候,土稍微盖厚一点,要把薄膜边缘覆盖住,再撒上草木灰,防止天冬苗受冻……”新年初始,当地村民正在复耕的农田里辛勤劳作,有的栽种天冬苗、有的培土压实、有的丢撒草木灰,原本杂草丛生、闲弃荒芜的土地,逐渐变成充满生机的良田沃土。

  在东兴区,像庙儿坡村、中山村一样盘活了土地资源的村庄还很多,曾经这些地方都是农田配套设施不完备,种植费力成本高,致使一部分土地撂荒多年。为有效解决土地撂荒情况,盘活土地资源,东兴区积极统筹谋划,对撂荒地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摸排。近年来,累计整治“撂荒地”3.41万亩。

  土地不撂荒,发展有希望。各地通过流转土地发展农业,不仅激活了“沉睡”的土地资源,还加快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中山村党总支书记苏良怀介绍,“村委从村民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然后承包给种植大户,进行规模化种植。村民在收土地租金的同时,还可以给种植大户务工,在家门口就业,增加大家收入。”

  东兴区积极探索,将撂荒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项目全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同时加强水利、交通等配套设施建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力,让每一亩“撂荒地”变为老百姓心中的“希望田”“致富田”。

  近年来,东兴区把“藏粮于地”落实到田间,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通过土地平整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方式,解决了部分农田环境面貌零乱、农田灌排系统不配套、抗灾能力较低等问题,提高了耕地质量,增加了耕地面积,切实增强东兴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截至目前,东兴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2.6万亩,守住东兴区73.51万亩耕地红线万吨粮食产量。

  农田“高标准”,稳粮“有底气”。今年,东兴区将继续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的关键举措,紧紧围绕“稳粮、优供、高效”目标,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以更高标准保障粮食安全,带动全区农业稳步发展。(田园)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