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产业攻坚战应该如何打
发布时间:2019-09-25 发布者:文案编辑 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近年来,产能过剩问题、产业链低端化问题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对中国构建与自身发展水平、发展环境相适应的高质量产业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打好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是走出经济周期低谷的重要手段,也是规避危险、利用机遇的重要手段。

  理论上讲,高质量产业体系是一个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其中,产业基础能力包括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瓶颈材料、重大装备和自主标准等,是在价值链和产业链上游对产业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和控制力的能力。换句话说,没有高级化的产业基础能力,难以打造出现代化的产业链。

  实践上看,打好提升产业基础能力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这场攻坚战,是立足世情国情、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的正确判断。当前,中国的存量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但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功能的水平并不高。

  下一步,从要素导入为重点的发展阶段转向产业发展的经济功能培育阶段,必须紧紧围绕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牢牢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其创新成果可以大量应用到多个领域。共性技术内部的复杂性和互补性很强,这决定了任何经济单位都不可能占据全部的优势,中小企业也不具备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的技术实力。

  为此,尤为需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大政府“有形之手”的力量,弥补科技和市场“失灵”。具体而言,可通过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对前期研究成果进行应用研究与二次开发,着力攻克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瓶颈,通过技术的产业化带动产业链的现代化。

  一是区域和经济活动平台,既包括重点城市和区域的交通枢纽区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也包括支撑各类实体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市场、支撑商业活动的消费市场和支撑交易的市场建设等。

  二是服务平台,重点是各类有利于要素集聚和扩散的基础服务平台,包括政府服务平台、市场服务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等。

  三是大数据平台,包括依托于国家机构的战略数据库、依托于平台的行业数据库和依托于企业的个人数据库。在这方面,迫切需要构建符合互联网业态创新发展要求的市场规则及数字化经济新标准,加速推动大数据控制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通过推进数据要素改革,强化数据确权、数据流动交易和数据隐私保护,提升数据治理能力。

  标准认证权威水平决定了产业高级化发展的自主空间。当前,中国标准认证领域已从工业拓展至农业、服务业、新兴业态及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安全、健康、环境、资源等重大国计民生领域。

  截至2017年底,中国实施的产品认证规则数为5670个、服务认证规则数为132个。但主要的问题是,国内标准认证的境外业务市场规模不大且品牌效应不高。因此,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有必要加强各部门的统筹协调,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多种支持,以对接甚至超越国际高标准为目标,促进国内标准认证企业的优化整合。

  “产业公地”特指许多制造商尤其是中小企业所共享的知识资产与有形设施。这些共同资源有助于加速创新、加快后续市场渗透,却也是单个公司无法独自完成的。

  公共部门可以在“产业公地”中扮演先进制造商合作投资者的重要角色。主要内容包括:设立专门的产业创新基金,推进企业之间尤其是中小企业共享信息资源和研发平台建设,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风险与创业成本;通过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组织先进制造企业进行联合投资,共同建设并分享共性技术成果、基础设施。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引导支持大公司资产重组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优先扶持对产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公司。在政府采购、重大专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科技经费、对外合作项目、双软认证、投融资政策、基地(园区)建设、产业化示范工程、重大产业化项目等方面,重点向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公司予以扶持;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跨国合作、跨国经营,来不断提升企业在国际分工合作中的地位与水平。